最近有关提升华文水平的讨论又热起来。并非要泼冷水,但我觉得我国似乎已越过了挽回华文程度的临界点, 在此时才来挽狂澜于既倒,难啊!
原因出在国人普遍对华语存有一种扭曲的心态。我们常说华语是我们的‘母语’,不得不去学习她,可是对于这个‘母亲’却又不太看得起。似乎这个母亲是不太能登大雅之堂的土包子,只能在非正式的场合用, 而且使用时还不能比英文大声。因此我国出现许多有关华语的怪现象。这里列举二三。
特选学校本是传统华校的变体,应该是稍微偏重中文的。可是时至今日,特种学校偏重使用英文已是常态,特选学校的学生更习惯用说英语已是一种‘新正常’(new normal)。 我所知道的几位特选学校的校长,本身的华文程度也属有限公司。 如果华文水平较高特选学校尚且如此,其他学校的华文水平更不敢想。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教育体系能保持目前华文水平已算万幸,就不要说提升了!
在日常生活中,华语似乎只能在比较‘低级’的地方使用, 比如在巴刹、小贩中心等。上银行、政府部门等比较’高级‘的地方,就非使用英文不可。所以我们就常看到一种怪现象。上银行时,出纳员明明在跟同事用华语对话,可是当你用华语跟她沟通时,她却坚持使用英语,似乎变了另外一个人。
这种看不起本身母语的心态,最严重的是连所谓的’华文精英‘也未能免疫。据我所知,有许多精通华文的人士包括华文老师、讲师等,竟然也不跟他们孩子说华语。不久前我有幸与一位国大哲学系教授吃饭。他专门研究中国哲学,精通中文自不在话下。可是当我问他在家里用何语言与孩子沟通时,他的答案竟然是英语。他的理由是他以前因为英文不够好吃过亏,所以不让他孩子重蹈覆辙。
当然有些朋友会认为我的看法很悲观。到底在新加坡华语的使用率还是很高。可是只要仔细聆听,就会发现多数国人使用的所谓’华语‘充其量只是一种杂碎式的’新式华语‘。同singlish一样,这是一种出了国门就没有多少人听得懂的语言。
我们常嘲笑香港人的华语有广东腔。可是如果不要比较华语,我觉得香港人的双语教育是比新加坡成功的。当然他们的双语指的是粤语与英语。一般老百姓不说,他们的官员的双语能力让我印象深刻,除了能够非常流畅的使用粤语, 他们的英语是字正腔圆的Queen’s English. 相比之下,我国许多官员及领袖,华语说得不流利不说,连说起英语也有很浓的本地腔。所以我们实在没有资格嘲笑港人。 港人能有效地掌握双语最大原因是香港人不但不会看不起自己的母语-粤语,甚至还为她感到自豪!
我坚信一个对自己母语没有感情,不会为母语感到自豪的人,是不可能掌握好该语文的!前资政李光耀先生说“国人如不能掌握华文,最终会后悔!”,有多少国人听得进去,我相当怀疑!